主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周六
站内搜索
期刊图片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联系我们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新媒体时代高校官微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高校落实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出发,全面分析发挥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强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以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进一步探索提升文化育人工作实效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育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202310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切实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实效,构建大宣传、大思政、大文化格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新技术、新平台既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源更加多元,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脚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平台互联互动互通的优势,丰富文化育人工作载体,为文化育人工作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和发展空间。

(二)需要切实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显著提高,文化的认知、选择和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学生开始排斥灌输式的文化教育,更期待互动式的文化交流,传统的、单一的、缺乏吸引力的文化育人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构建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文化育人体系,不断创新育人工作方式,学会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特色增强文化育人工作的感染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的理想追求

当前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更加频繁,各种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走入学生视野,对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文化认识、认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文化环境的复杂性,明确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意义和理想追求。要进一步认识到学生在哪里,文化育人工作就要在哪里,学会运用新媒体手段充分挖掘、展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切实加强文化育人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发挥官微作用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一)发挥官微传播力丰富文化育人载体

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10岁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28.4%。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12年第一个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官微)开通以来,各高校不断加强以官微为首的新媒体平台建设,目前全国高校基本都拥有了官微等新媒体平台,这些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网络阵地。高校官微的粉丝基础大,基本都已经达到十万以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粉丝已经是百万级别,且在不断增加。官微不仅可以根据粉丝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定制推送内容,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将文章推送给每一位粉丝,与线下会议、活动等传播形式相比,官微的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更加方便学生接收和阅读。大量粉丝群体的转发、留言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有效覆盖更多学生,因此发挥官微作用开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

(二)发挥官微吸引力创新文化育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隐匿性、即时性、共享性、互动性等特点让大学生对其产生喜欢和依赖,很多大学生更喜欢使用新媒体平台搜索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发布信息。高校官微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文、影像、音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方式,切实提升文化育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的文化教育,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实践。同时,高校官微实现了学校和学生的联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官微了解校园文化,也可以通过加入官微学生运营团队参与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力军,进而形成从上到下、自下而上、上下贯通的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

(三)发挥官微影响力加大文化育人力度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官微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高校面向师生校友和社会大众的官方宣传窗口,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影响力不断提升。高校官微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甚至是进入大学之前最先接触的学校官方平台之一,在其心中是最能代表学校的信息发布平台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官微对学生的影响力,及时把准确、权威的文化信息传播出去,把积极、正确的文化思想展示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加大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力度,牢牢掌握文化育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更好地在文化育人工作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三、发挥官微作用提升文化育人工作实效

北京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充分挖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让文化育人工作更具活力和特色,更有氛围和实效,大力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时代新人。

北京科技大学官微于20144月发布第一篇文章,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特色和优势,打造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师生的网络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高校声音,积极打造北科大思政文化育人坚强阵地。

(一)打造校园文化形象,激发育人活力

学校将校园文化具象化、立体化、艺术化,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形象。一是通过官微打造校园形象代言人。通过前期精心策划和设计,在官微粉丝达到15万之际,正式公布由学校师生团队指导设计的北京科技大学官微的动漫形象贝贝和小柿。其中,金工贝贝形象穿着与校徽相合的蓝与白科技战甲,手持铁锤,足踏齿轮,一身钢筋铁骨,展现了北科大学子实习实践的风采,也展现了北科大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运动贝贝形象则与北科大体育文化密不可分,体现了学校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学习小柿银杏小柿形象源于北科大校园内的柿子树和银杏树,都是学生们心中的校园文化名片。四个形象一经推出,广受学生们喜爱和欢迎,很多学生也由此更加了解北科大,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情怀;二是通过官微推出校园文创产品。学校与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深度挖掘校园文化内蕴,以校园文化素材为基础,创作符合学生期待、满足学生需求、受到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创产品。例如,在新年来临之际推出新一年的北科日历,在中秋节的时候推出独具特色的北科月饼,在春季学期推出以北科景物为模型的北科雪糕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均使用大量北科文化元素,包含学生学习、工作、运动、衣食等各个方面,切实让校园文化形象走进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展示校园文化景观,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打造一批富有北科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一是通过官微介绍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情况。每年新学期推送校园新变化、新景观,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坚持特色,争创一流等景观的介绍进一步强化重要回信精神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钢铁报国的理想信念。校园主要楼宇、广场、道路、雕塑等建筑的设计建设和校园内伞棚桌椅、路牌门牌等一站式学生社区环境升级改造的宣传报道,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物质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二是通过官微讲述校园文化景观故事。在校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图文的形式讲述校园内重要景观的历史和意义,如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讲述学校主楼建筑群的故事,让同学们更能理解20世纪50年代建校的初心和使命,更能感受到钢铁强国梦的力量和追求。通过对图书馆门前的介绍,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海外校友在学校建校五十周年时的敬献,感受到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更让同学们从杭州制氧机厂用最短的时间、最精湛的工艺和最低廉的价格为校友们制作鼎的故事中体会到学校在钢铁人心中的形象,进一步认识到学校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这些生动的校园景观文化故事通过官微的有效传播讲述给更多人,进一步塑造学校的文化形象,落实学校文化育人工作。

(三)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彰显育人特色

学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持续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一是通过官微宣传打造校园文化节,学校历史文化悠久,每年都会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逐渐形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节。每年四月开展传统文化节期间,官微积极宣传满井诗光诗词大会、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戏剧节等文化节活动,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学校71周年校庆到来之际,钢筋铁骨·体悟北科体育文化节开幕,五位奥运冠军走进科大与师生亲切互动。官微持续跟进报道,充分彰显北科人的奥运情缘,引领感召青年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弘扬和传承体育文化精神。此外,社团文化节、读书文化节、国际文化节、美食文化节、柿子文化节等,官微始终与文化同行,切实助力学校树立校园文化品牌;二是打造校园文化特色符号。北科大有很多专属的校园文化符号,官微不仅在日常推送中合理使用校训、校徽等重要元素和USTB、贝壳等重要称谓,更致力于打造更多校园文化特色符号。例如,在每年秋季通过优质的图文内容展现学校银杏路的景色和师生们在此合影留念的景象,银杏叶已经成为学校生动的文化符号代表。同样柿子、锤子、主楼、体育馆、鼎等特色符号也在官微推送中反复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的载体,深化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内涵。

(四)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认真讲好校园文化故事,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提升文化育人工作实效。一是通过官微深挖北科人物精神。官微开设贝壳人物专题,全面报道北科大师生榜样集体和个人,目前已发布作品170余篇。其中有心怀国之大者的院士,有严谨治学的教授学者,有甘为人梯的教学名师,有在专业学习、科研竞赛、学生工作、实习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榜样,有在校园各个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后勤服务人员,也有风采各异的教学科研团队、党支部、学生组织、社团、班集体、宿舍……通过深挖师生榜样的精神内涵,将北科大的文化精神传播得更加生动和广泛;二是通过官微弘扬校园文化精神。官微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策划发布多篇学校学习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回信精神等思想引领文章,制作推出多篇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价值引领文章,以渗透式和互动式的宣传方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2023421日,学校重要回信展室建成开放。官微通过留学生们的北科大经历展现中国故事,通过老教授们的北科大人生展现教育家精神,让师生在新媒体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官微开放校史馆和重要回信展室的预约,让文化育人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官微已经成为高校落实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必须紧跟时代脚步,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切实讲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故事,唱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声音。


 
上一篇: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内容创新与传播形式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