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周六
站内搜索
期刊图片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联系我们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留学议题新闻报道策略研究——以《羊城晚报》留学报道为例

摘要:留学在我国历史悠久。广东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有众多学子选择海外深造。《羊城晚报》作为广东知名传统媒体,其留学报道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特点。进入新时期,《羊城晚报》的留学报道呈现出注重留学生本体、注重独家报道和全媒体立体化报道等特点,但也面临着报道形式僵化、思维固化、宣传面窄等问题。本文以《羊城晚报》留学报道为例,对留学议题新闻报道策略展开研究,提出留学报道要注重内容与渠道并重的观点。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从而开了中国公派留学之先河,揭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崭新的一页。从1872年至2024年,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大批学子怀着报国梦想走出国门,求学国外回归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繁荣富强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留学生的身影很早就已经出现在了海外媒体平台。1902613日,日本《读卖新闻》就报道了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的情况:前电务总办经莲珊之高弟吴氏率广东、江苏、南京、上海等地的留学生67人至我国。其中8名女学生,俱为20岁以下之淑女。其半数入下田歌子门下,另有半数进入高等师范学校。此为清国妇人留学我国之嚆矢。

如今,我国留学生的群体已经十分庞大。自改革开放到2021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量800万左右,学成回国人员数量550万左右。留学人员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所高校。

规模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自然也成为不少新闻的源泉。广东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开放程度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频繁,而《羊城晚报》作为广东重要的省级新闻媒体,对于留学新闻报道有较长的历史。伴随着新闻采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羊城晚报》留学新闻报道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羊城晚报》2020年至2023年留学报道为例,探讨留学议题新闻报道呈现的新变化。

一、《羊城晚报》留学新闻报道的特点

留学新闻包括各国的留学签证政策、海外院校招生信息、出国前的各种准备、回国就业等。宋金绪在《联想与归纳:策划独家留学报道方法思考》提出,留学新闻报道要从常态新闻中捕捉独家报道”“独辟蹊径策划留学报道。王婷也指出:增强留学专版的可读性,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务性和贴近性的报道,在内容上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2020年以来,《羊城晚报》的留学报道呈现出回归留学生本体、注重独家报道、全媒体立体化报道等特点。

(一)回归留学生本体

在以往的留学新闻报道中,多偏重政策发布、留学时事等方面的报道。例如,有人对2016—2018年的215篇留学新闻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主题上看,留学资讯占据了报道的41.8%;从消息来源看,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占据了消息来源的53.8%。而从留学生本身出发的新闻报道相对较少,这样会导致留学新闻报道与留学生本身有所脱节,报道的共鸣感和体验感会有所下降。因此,《羊城晚报》在开展留学报道时,特别关注对留学生本身的报道。

2022年,正值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羊城晚报》于当年54A7版推出整版报道《五四青年节特别策划·中国青年在世界,他们搭起一道道融贯东西的桥梁》,聚焦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在海外发出中国声音,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推出后,在全网阅读量突破165万,稿件被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媒体平台转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一个教育广受关注的时代,教育新闻首先要紧扣时代脉搏,以提升新闻立意。这篇稿件以留学生本身为主,凸显了中国留学生的特色,在紧紧围绕留学话题的同时,紧扣建团百年这个时代重要节点,把握住了较高的新闻立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等,也是留学新闻报道的重要节点。例如,《羊城晚报》2022128A16版《身在异乡,心念祖国:留学生的虎年春节怎么过?》、2023120A12版《祝你前灿烂!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寻找经典年味》等报道,传达了海外学子离家越远越爱家的大主题,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渲染了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报纸的版面也设计得非常喜庆,贴合春节的节日主题,传递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园里的孩子洋溢着生命活力,青春的故事也格外动人心弦。同样,在留学生群体中,也充满了青春的故事,留学生报道回归留学生本体,是《羊城晚报》留学报道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二)注重独家报道

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独家报道在所有类型的新闻报道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完成的。有人认为,独家报道贵在能发现独家的报道视角;贵在挖掘独家的事实细节;贵在有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而留学领域由于关注度较普通题材小,而在教育领域专业度又比较高,反而是独家报道的富矿。《羊城晚报》2022723A3版推出的《只要给钱,就能进世界名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记者巧妙地选取了一个不太引大众注目,但是在留学圈中却暗流涌动的社会现象,深入挖掘,通过采访保录取学生、留学行业人士、海内外高校、律师、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教育专家,全方位取缔保录取的各式套路,揭开海外名校保录取”“合作办学保录取”“跨国学历造假等运作方式,深度分析了保录取灰色地带长期存在的缘由。这篇报道推出后,被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等重要平台转载,登上今日头条热搜榜单,并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应。通过冷门题材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一篇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独家报道,充分展现了留学新闻的潜力。

对于国际时事的密切跟踪,也是获取留学独家报道的重要来源。20234月前后,新加坡、法国、巴西、欧盟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这是近年来外国或国际组织领导人重要的访华行程。

《羊城晚报》留学报道紧密跟踪了这一系列密集的重大时政事件,多方联络采访海外高校或者社会团体,推出了《李显龙来访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释放哪些积极信号?》等重要报道。这些留学+时政的跨界报道,平均阅读量超35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也说明,对国际时事的密切关注,推出留学+”新闻产品,是留学新闻报道的又一重要策略。

(三)全媒体立体化报道

时代的不断发展必然推动媒体前行的脚步,如果纸媒采编报道模式不能及时进行创新优化,那么纸媒的教育类新闻质量就会降低,采编报道工作效率也会下降,导致纸媒整体效益下滑。

因此,作为与国际前沿密切接触的留学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对其大有裨益。《羊城晚报》留学新闻报道坚持文字+新媒体并重,力图展现异彩纷呈的留学生活。例如,《【视频】中秋前夕,海外中国留学生遥寄乡思送祝福:期盼祖国早日统一》《【视频】国庆到!来华外国留学生送祝福》《【视频】惊艳!中国姑娘身穿汉服出席加拿大高校毕业典礼》《【视频】毕业典礼空翻惊艳全场!她想把中国舞传递给世界》《卢拉访华将对两国关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巴西华人协会秘书长蒋幼扬解析》等,不仅采用传统的文字报道,还采取了++视频的立体化传播手段,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留学领域的魅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全媒体报道的专题化也是《羊城晚报》留学报道的又一特点。《羊城晚报》推出的留学热点月月谈栏目,通过文字+音视频+图片海报的形式,以月为单位,梳理留学报道的时事热点,把比较枯燥的政策发布、留学资讯以可视化或音频的形式呈现给受众,通俗易懂,重点鲜明,更易于接受。

从整体来看,《羊城晚报》留学新闻报道抓住时代脉搏,紧跟留学时事热点,注重独家原创报道,不断扩展报道的内涵与外延,采用多样的报道方式,在留学新闻报道中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

二、留学新闻报道的困境与难题

在传统媒体占据优势传播地位的时代,内容为王是提高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二法门。内容生产既是媒体的生存之本,也是媒体创新的动力之源。然而,进入融媒体时代,过去的一些思维已经难以适应如今的新闻生产。作为传统媒体,从《羊城晚报》留学新闻报道情况看,除了呈现出一些新的进展外,仍旧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如报道形式僵化、思维固化、宣传面窄等。

当前,《羊城晚报》留学报道仍旧主要以文字报道形式为主,对版面依赖比较大。而留学报道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有意向出国的学生家庭。以低龄留学家庭为例,《启德留学2014年度低龄留学研究报告》显示,低龄留学生特点为成绩高、才艺高、奖项高;低龄留学家庭特点为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这类型的家庭一般比较热衷于新鲜事物,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以网络为主,包括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因此,传统的纸媒可能并不在他们日常关注的范围之内。但目前《羊城晚报》留学报道依旧以纸媒为主阵地,以文字为主要手段,视频、海报等新媒体形式依旧比较匮乏,难以贴近留学生家庭。此外,目前《羊城晚报》的诸多留学报道仍旧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政策分析、时事资讯等固化的内容,同时,独家原创的新闻产品仍旧不足,或者体量太小,或者内容深度不足,出圈的作品少,新媒体思维匮乏,新媒体产品形式老旧,难以适应留学群体的调性。

留学生身处海外,留学新闻报道本来就不易被他们看到。同时,相比其他类型的新闻,教育新闻有其独特性。有人指出:传统纸媒环境中,教育新闻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是跟教育领域往往不容易产生热点新闻有关,二是教育新闻自身具有特定的时间节点和读者人群。对于留学领域来说更是如此,除非有特别出圈的热点上热搜,或者在申请季、开学季等时间节点外,留学领域很难凭借其自身的特性得到大众的关注。尤其是作为地方媒体,相比中央媒体,海外影响力偏弱,这些因素也在限制着《羊城晚报》留学报道的影响力。

三、留学新闻报道问题解决策略

《羊城晚报》留学报道的困境与难题,同样是不少纸媒存在的问题。而传播的困境归根结底是内容与渠道。有人指出:内容和质量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融媒体时代依旧是内容为王。作为传统纸媒,要发挥自身优势,做精做优深度报道,多出精品,让纸媒的优质内容与新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助力纸媒突破发展瓶颈。对于《羊城晚报》留学报道来说,抓住内容与渠道两个方面,会让留学报道影响力进一步的提升。

在内容方面,留学报道要抓住深度”“原创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挖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深入研究留学规律,对留学趋势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同时,要从受众自身的特点、感受、立场、角度等方面出发,全面把握留学群体的特点,将新闻报道的主人公回归到留学生身上,报道他们不忘初心,留学归国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此外,要进一步增加原创的新媒体产品,包括漫画、海报、短视频、微纪录片、微电影、微访谈、微专栏等,全方位扩展留学的内涵,用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海外学子的精神风貌;在渠道方面,留学报道要根植纸媒,但不能依赖纸媒。要积极扩展更多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注重留学新闻产品的网感,摆脱固化思维,使新闻产品能够面向更多渠道分发,包括短视频平台、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同时,要注重海外社交媒体传播渠道,推出更多适合向全世界推广的新闻产品。

四、结束语

留学报道在教育类报道中是相对冷门的类型,但其内容的复杂性、国际化和宽领域,对记者的新闻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全媒体时代,留学新闻记者想要做好留学新闻报道,必须要注重以下三点:第一,要夯实基础,打好业务基本功。记者需要熟悉我国的留学政策,以及常见的留学国家的留学政策,同时还需要掌握热门留学国家的重点院校办学情况,还需对国内外教育制度的情况有所了解;第二,要把握留学报道内容的重点方向。留学报道有其特殊性,记者要充分考虑国内、国外两个领域的新闻热点,关注留学生所需所想,广泛接触和了解留学业态,明确报道重点方向,作出接地气、贴近留学生学习生活的报道;第三,要注重培育新媒体产品思维。留学生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尤其是经过了海外的教育,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对新媒体产品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记者也要充分地培养新媒体思维,推出更多留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把留学报道做得更新、更活、更有贴近性。


 
上一篇:地方媒体助力社会治理对策分析
下一篇: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的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